游戏中心|纵横书库|纵横动漫|小说排行|纵横书讯|作者专区|个人门户|纵横社区|VIP充值

我爱听故事。

小时候家里没有电视,更不要说电脑和网络,唯一的信息源就是收音机。最爱听的是孙敬修爷爷讲故事。依稀记得小熊过桥啊,小马背米啊,当然也少不了狐狸和狼这一对标配反派在一派阳光温暖正义可爱中各种上窜下跳。

光听收音机里的故事不够,还缠着家里人、邻居什么的给讲。有的故事好听,一而再,再而三地要求重讲。最后讲的人在情节进行到一半的时候断然用“一块大石头砸死了所有的坏人”结束了故事。我说“不对,后来应该是……”想想我那会儿真是够招人烦的啊!

那会儿听的故事多半是培养三观的,哥哥好弟弟坏,哥哥勤快弟弟懒,结局总是好人有好报,坏人受惩罚。当然我妈也给我讲过一个“山里会说话的老熊抢了个姑娘做媳妇生了个孩子这媳妇不愿意再跟老熊在一起就骗老熊坐在水胶上老熊一急连皮带肉扯掉了二百斤”的不知道是要教育我什么还有点儿惊悚的故事。

后来识字、上小学,开始看《儿童画报》、《北方少年》、《小螺号》之类的杂志,知道世界上除了中国还有外国,有外国人,有外国人的故事。于是我看过拉兹里夫湖畔一高一矮两个树桩,看过战败的国王盯着蜘蛛结网,看过农夫给他妻子写信说地里埋着金子,看过乌鸦叼着奶酪给狐狸唱歌……

这些都还只是缩写、改写的小故事,真正开始看长篇的外国作品,还是某一年的暑假,在我父亲单位的图书室,看的是《希腊神话故事》。本着不认识的字连蒙带猜加跳过的原则,一本书也算看了个八九不离十。

我非常惊讶。

我那会儿已经看过了少年版《西游记》(书名叫《孙悟空》),也听过不少中国神仙的先进事迹,一对比就发现,这外国神仙也太不着调了。

首先是职务低。希腊神话里的老大宙斯,是管打雷的,这不就是雷公吗!海神波塞冬,四海龙王;冥王哈德斯,阎王;火神赫淮斯托斯,也就相当于火部五神……

这帮人……有几个有资格在灵宵殿上班啊?

然后神通也不大。没人会筋斗云,没人有火眼金睛,至于七十二变——宙斯倒是一会儿变牛一会儿变雨,但都用在寻花问柳上了,没干过啥正经事儿。

也没几件酷炫的装备。拿《封神演义》和他们比那是欺负他们,就观音的瓶子,孙猴的棍子,老君的圈子,随便哪个都能把他们唬得一愣一愣的。

而且这帮希腊神还不好好上班,整天吃喝玩乐寻开心,争风吃醋拉偏架,不大有“神仙”应有的仙风道骨、高深莫测的样子。

不过这帮外国神仙虽然不着调,但看着他们家长里短鸡零狗碎的倒也热闹。而一个字儿都认不全的小屁孩,看的可不就是个热闹。

相对于小人书(连环画)和儿童杂志,《希腊神话故事》那种当时最常见的正32开的图书被家长们称为“大书”,又名,“课外书”。而“课外书”的身分,就颇为灰色。因为看课外书“没有用”,“耽误学习”。所以买“课外书”的钱不易筹措,来源无非是压岁钱和零花钱。压岁钱通常只几元,十元就已经是巨资;至于零花钱,多半是打酱油买盐找零得来的五分、一毛的跑腿钱。

那会儿书不算贵,“大书”也就几毛钱一本,一块钱以上的书相当厚了。但想买的书很多,口袋里的钱总是很少,于是当知晓世界上还有“减价书”这种神迹一样的存在,真是乐不可支。

所谓减价书,无非是书店打折处理积压的书,减价幅度似乎最多能达到一半。我第一批买的减价书里,有《小熊温尼•菩》、《阿信坐在云彩上》、《“全不知”游绿城》。这几本书也确实是好看,我直到多年以后才知道它们在儿童文学史上也是大大有名。

当然,那会儿买书,只是看有意思没有,是否有名我也不知道。又当然,那会儿出版的外国书,多半是名著,像《鲁宾逊漂流记》(我曾和小伙伴争论逊到底是念“孙”还是“训”)、《假话国历险记》、《绿野仙踪》等等。虽然每次买了书到家总会被唠叨“又买书”,但并没有被禁止。大概是因为这些“课外书”倒也并没有很耽误学习,而且小学几年作文时常得到老师的表扬,我一再声明这是看“看课外书”看的,“课外书”多少也算有了点用处。于是大概是上了初中,历经艰苦的谈判,我终于争取到了每月五元购书专款的权益。

协议基本得到了执行。

再往后,零用钱渐渐多了些,而除了买书,还可以去图书馆借,看着看着,高中毕业,没有了“课”,只有一柜子的书了。

我读外国名著通常不是慕名,而是出于兴趣,兴趣点在一个“异”字上。

异者非我也,而身为大吃货国之民,首先自然想瞧瞧这帮洋人都吃些什么。我首先想到的是《我的叔叔于勒》里的牡蛎。在学这篇课文的时候,我觉得作者的意思是,这玩意儿是可以生吃的!这对“凡是没做熟的东西都有病菌”的观念形成了巨大的冲击,一条崭新的隐藏属性的吃货进阶之路徐徐展开。不过当时留下的疑问是,牡蛎到底是什么味道?莫泊桑莫师傅只是说女士们在吃的时候很文雅,嘴一动就把汁水吸进去。难道牡蛎里面只有汁没有肉?

好在莫师傅在《漂亮朋友》里澄清了这个疑问:牡蛎当然是有肉的!这篇小说写了两男两女的一顿饭,当然如你所料,几杯酒下肚他们彼此确认大家都不是什么规矩人,一段混乱——呃浪漫的故事即将开始。不过他们吃牡蛎的时候还没喝酒,大家都绅士淑女着呢。莫师傅说,“这牡蛎既肥又嫩,像是有意放进蚌壳中的一块块嫩肉,一到嘴里就化了,同略带咸味的糖块一样”。

后来听说,牡蛎就是生蚝,然而吃了那么多生蚝,没有一个真的到嘴里就化了。莫师傅的说法大概就是所谓的“艺术的夸张”吧。

另一位要提的法国人是大仲马马师傅。马师傅本就是位大吃客,他的最后一部作品不是小说,而是《美食大辞典》。而一个作者的喜好总会或多或少体现在人物身上,比如基督山伯爵。伯爵本人胃口很小,但请客却很大方,而且,非常奢华而低调。比如他在山洞里请客,水果无非是凤梨、石榴、李子、水蜜桃、大枣,但凤梨是西西里来的的,石榴是马拉加来的,李子是巴里立克岛的,大枣是突尼斯的,水蜜桃是法国本地的。

而请客的地点是一个荒岛,想来是没有家乐福的。

马师傅没交待这些水果是哪儿来的,客人也没问——饭后嗑了大麻糊,自己是谁都不一定想得起来了。

到巴黎伯爵又请了回客,这回就是有意炫富炫品位。席间吃了两条鱼,一条来自俄国的小鲽鲛,一条来自意大利的蓝鳗。而席间正好有人认得。鱼在厨房的时候还是活的,至于鱼是怎么来到巴黎的,伯爵说——“把鱼分装在木桶里运。这只桶里装些河草,另一只桶里装些湖苹,然后把这些桶再装在一辆特制的大车上。这样,那小蝶鲛就活了十二天,蓝鳗活了八天”。

马师傅没说这两条鱼的成本,但席间的一个银行家对此的评价是,“有钱真是件值得庆幸的事”。

而西班牙的塞万提斯师傅则让我觉得,西班牙人——至少是冷兵器时代最伟大的战士堂•吉诃德先生的口味,和我们差不多。他平时吃的是砂锅杂烩,而且和我们一样,羊肉比牛肉贵。另外他还吃扁豆。

德国人吃得似乎比较单调。《痴儿西木传》里他们老是喝各种酒,吃烤肉、腌肉,有时候还吃蜗牛和青蛙。

英国人以黑暗料理著称,但流落荒岛的鲁宾逊却有非同寻常的口福:他能吃到海龟!

至于俄国人和苏联人,当然不用看书也知道名菜土豆烧牛肉。看过的书里,最有趣的是糖浆汽水和阿月浑子冰淇淋。这两种冷饮除了可以食用还可以给汽车当冷却剂——呃,这是本童话里说的,书名叫《全不知游绿城》。

对外国人吃什么的好奇心很快就过去了。毕竟和大吃货国比起来,哪怕是基督山伯爵的宴席也是小巫见大巫——别的不说,光《红楼梦》里的茄鲞,就够整个欧洲的师傅们琢磨的。

相关阅读

往期专题
Copyright © 2008 www.zonghe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幻想纵横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京ICP证:080527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京网文[2015]2368-45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5190号
作者发布作品时,请遵守国家互联网信息管理办法规定。本站所收录作品、社区话题、书库评论均属其个人行为,不代表本站立场。